2016年2月13日,農歷正月初六,神州大地還沉浸在春節假日的喜慶之中,福州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工程項目部卻早已便恢復了正常施工,現場500多人共同忙碌的場景蔚為壯觀。現場一位同事告訴我:“老易早就回來了,我們也不能拖后腿。”他口中的“老易”就是福州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工程項目的項目經理,一位榮膺“中國五冶集團敬業奉獻好黨員”稱號卻又質樸真實的湖南漢子。
破解難題,螺獅殼里做道場。福州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工程作為地鐵的 “大腦”,建成后將負責1-4線控制、協調、指揮地鐵線路的運營。工程總建筑面積約6.9萬平方米,由兩棟塔樓(西塔和東塔)、一棟裙樓(中塔)及地下室組成。作為福建省省、市級重點民生工程,該工程自開工就一直受到福建省、福州市領導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項目開工后,擺在易圖軍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就是施工場地狹小——基坑離臨近小區最近僅4.5米,地連墻距離南側用地紅線僅3米。此外,由于工程位于福州市臺江區鬧市區,周邊環境復雜,小區、學校、醫院分布較近,地下管線較多。
為了在這個狹小的“螺螄殼”里做好“道場”,易圖軍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以尋求解決方案。他告訴我:“指揮中心工程很重要,也很不好干,困難從工程開始第一天就有。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更要堅定信念、承擔責任。要記住我們就是來服務的,要把所用工作重點放在做好服務上,讓業主感受到我們的真誠!”易圖軍結合工程實施階段面臨問題的主次緩急,首先申請在福中路及項目圍墻外側進行臨時占道,既解決了場地狹小職工住宿及施工車輛停放困難的問題,也降低了勞動力資源的組織和管理的難度。此外他還多次奔走呼吁各方解決工地西北角房屋拆除事宜,為工程的開展排除了一項重大安全隱患。
優化方案——執拗較真提品質。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次在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工匠精神,指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所謂工匠精神就是指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精神理念。
在易圖軍身上,我清晰地看到了一個現代工匠對產品品質的“執拗”與“較真”。在基坑圍護階段,易圖軍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組織項目管理人員從技術、工期、成本等方面綜合比較分析,對土方開挖及圍護結構支撐體系設計方案提出了增加棧橋板的優化措施。經過多次組織召開專家及設計討論論證會進行變更論證,最終增加了棧橋板。這一方案優化對產品的品質提升起到了顯著的作用。
力保節點,加班加點搶工期。在地下室施工階段,業主共制定了七個工期節點。為了按期完成這些節點,易圖軍與項目管理人員同甘共苦,經常加班至深夜,對工程開展進行統籌安排。在他的帶領下,經過項目管理人員與合作方的不懈努力,最終全部按期完成了業主制定的七個節點,累計獲得節點獎65萬元。
由于長期加班加點的忙工作,2014年6月份,易圖軍因過度疲勞由膽結石引發了膽囊炎。劇烈的疼痛讓他一度被送進重癥監護室,連續多天只能靠打止疼針來緩解疼痛。同事勸他回上海接受治療,但是面對正處于地下室結構封頂的施工關鍵時期,易圖軍選擇了咬牙堅持——病房成了他的辦公室。出院后,他沒有休息便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
為了更好的完成后續施工,2016年春節前易圖軍對各專業分包、勞務分包的勞動力返場人數及時間等提出明確要求,并在春節期間對剩余工作內容進行了梳理、制定了詳細的節后進度計劃。于是,才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付出總會有收獲。福建省住建廳廳長龔友群、福州市市長楊益民、副市長林瑞良、副市長林飛、地鐵公司總經理潘紅衛以及副總指揮朱滬生等領導多次蒞臨福州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視察工作,對五冶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基于對項目部在前期施工中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和所樹立的良好企業形象的認可,福州地鐵公司經福州市決定將該工程二裝、智能化、幕墻等后續工程直接委托中國五冶承建。
目前,易圖軍正帶領著他的項目團隊為福州地鐵的順利運營做最后的沖刺。我們相信,這位破難題、提品質、搶工期的“五冶工匠”定能用他的赤誠之心和真誠之行為五冶人在福州地鐵的建設中書寫出光輝的篇章。
(作者: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