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轉水轉。企業轉型、提升、擴張,員工轉型、提升、發展。在求變中創新,在變革中充滿活力、生機。市場在不斷變化,一成不變,故步自封,路越走越窄,就沒有出路。以變應變,與時俱進,轉思維,轉體制機制,轉運行模式、發展戰略,就柳暗花明又一村,走出一片天地寬。
對杜維華轉來說,人到中年,轉型談何容易,一種緊迫感、責任感在時時催動,克服畏難情緒,干好電工老本行,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能,逐步轉變成為材料管理型的行家里手。
一、轉型,從自己做起。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建筑施工現場的工作環境艱苦,材料規格型號多,品質不同,價位不同。他在網上下載相關資料,買來專業書籍,勤學好問,經常性地步行穿梭于4公里多的施工現場之間,與施工隊、施工員溝通,很快掌握了所需要的、各種不同材料的相關知識,積極參加公司組織的PM項目管理培訓,從入門到登堂入室,他一步步從外行變成內行。
他轉型成功,儼然一副老法師模樣。他心中有一本帳,供貨商資質征信心中有數,嚴格執行公司物資采購管理流程,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選取優質、低價的物資供應商,陽光操作。各種常用材料價格一口清,對材料質量辨別無差錯,采購材料貨比三家,質量上乘、價格合理,滿足了施工需求,控制了成本。對市場行情了如指掌,根據物資供應的緊缺、漲價因素,分析研判,對鋼筋、管材等大宗材料采取預付款方式訂立合同,規避材料價格上漲風險。把材料按品種和占用資金的多少分為A、B、C分類的合理、科學管理,掌握庫存、用料動態。切實加強物資的現場管理,通過施工圖預算和施工預算的兩算對比、現場方案優化、限額領料以及結算控制……節源降耗,更多創效。
二、提升,從現在做起。
提升是建筑業的一個專業術語,指大跨度屋蓋結構的一種安裝方法。企業管理、材料管理也需要提升,精細化管理的水平、質量都有新的提高。杜維華業務能力得到提升,還注重管理水平提升。他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細致地把握每個點上的工作,再由點到面,逐步展開。
現場材料管理工作面廣,量大,環節多,情況復雜多變,極易發生問題,必須提升管理,做到事前預測分析,事中檢查落實,事后評估總結,及時發現和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減少和避免因材料未及時到位造成窩工等損失。
一次,在工區下拉槽右側墻施工時,他全過程跟蹤服務。按照商砼計劃將從當天早上八點開盤要連續24小時不間斷施工,為了保證施工的順暢及連續性,施工前夜他及時到商砼站調度室,同當班生產調度員進行供應、接續安排溝通,并邀請商砼站駐現場調度員一起實地勘察、設計路線方案,施工到近6個多鐘頭時當地村民在工程標段中部阻工,該施工位置又不允許存在施工縫,中斷就將導致嚴重的質量事故和經濟損失,也正因為他的第二應急路線方案,保證了商砼供應的連續,為項目部爭得了時間和挽回損失。
三、擴張,從本職做起。
杜維華成功轉型、提升,專注材料員工作,電工是他的老本行,有感情,舍不得丟,同時精干項目管理施工也需要復合型的員工,于是他就做起了兼職,這樣他的業務職責就延展、擴張了,貢獻就更大,更有競爭力了。
他是一個有心人,在羊艾女子監獄項目,不斷鉆研設計圖紙,觀察施工現場,結合豐富的工作經驗,善于發現設備安裝與使用維修要求之間的差距,發現施工與材料使用之間的差距,及時提出問題所在,并且提出連續澆筑商品混凝土、注意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議,提高了效率和效益,避免了浪費,同時確保履約。
他還兼職做電工,項目停電,他帶上工具和零配件急忙趕去,三兩下就解決了問題,盡快恢復施工。
多少年來,杜維華不管到哪里,都是那么勤勞樸實,兢兢業業,盡自己全力。從領導,到普通員工,都對他豎大拇指。他所獲得的有限公司“勞模”(1998年)及有限公司“優秀黨員”(2000年)等榮譽稱號對他都是一種充分的認可。
這些,都是杜維華給我的印象,讓我看到項目的活力,企業的生機,希望的明天。(楊國生)